時間:2023-03-09 16:43:15編輯:未知
1、左后旗,全稱為科爾沁左翼后旗。始建于清順治七年,即公元1650年。清朝早期以進軍方向將蒙古分為左、右翼兵,將位于科爾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稱為科爾沁左翼后旗??茽柷?,蒙古語正音為呼爾沁,意銳利,屬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圖哈斯爾的后裔。咸豐五年(1855年)僧格林沁晉升為親王,賜“博多勒噶臺”號,稱博多勒噶臺親王旗,簡稱“博王旗”,一直沿稱到1931年。清代屬外藩蒙古內札薩克,直隸于理藩院,軍國大事受盛京將軍節制,會盟地在哲里木(今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內)。
2、中華民國時期,歸屬奉天省,受哲里木盟盟長監督,地方軍事由洮遼鎮守使支配。駐地博王府(今吉爾嘎朗鎮)。1931年(中華民國二十年),“九一八”事變后,翌年成立偽滿洲國,設東科后旗公署,隸屬興安南分省和興安總省。1945年“八一五”光復后旗內各界人士共議建立東科后旗地方自治政府,翌年3月改民主政府,隸屬科爾沁左翼三旗聯合辦事處、興安南地區行署和哲里木省政府。1946年9月,國民黨在吉爾嘎朗成立國民黨東科后旗政府,歸屬遼北省管轄。1947年6月,恢復東科后旗民主政府,歸屬內蒙古自治區。7月恢復為科爾沁左翼后旗。1953年6月,哲盟撤銷,歸屬自治區東部區行署。1954年4月,東部區行署撤銷,復隸屬于新恢復的哲盟。1969年同哲盟劃歸吉林省。1979年又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