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0-11-11 08:00:01編輯:梓嵐
牧野之戰的戰斗經過,《逸周書·克殷解》有簡單的描寫:
周車三百五十乘陳于牧野,帝辛(即紂)從。武王使尚父(即呂尚)與伯夫(即百夫長)致師(謂單車挑戰)。王既誓(宣誓,即《書尚·牧誓》),以虎賁、戎車馳商師,商師大崩。商辛奔內,登于鹿臺之上,屏遮而自于火。
這里說,作戰前,先使呂尚和百夫長“致師”?!爸聨煛笔菃诬囻Y近敵方“致其必戰之志”,這在春秋時還很流行,可能起源很早。這里又說,開戰時,只是“以虎賁、戎車馳商師”,該是事實。這時武王統率到牧野的軍隊,主力就是戎車三百兩,虎賁三千人。
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和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都說:“武王將素甲三千(《戰國策)“三千”下有“領”字),戰一日,破紂之國,禽其身,據其地而有其民.”“素甲三千”就是“虎賁三千人”,“戰一日”就是甲子日從早到晚打了一天。當然,在這場大戰中,除了“戎車三百兩,虎賁三千人”作為主力以外,也還有西方八國之師,看來數量也是不多的。
《史記·周本紀》說周的方面諸侯來會的有車四千乘,而商的方面發兵七十萬抵拒,都不免是夸大之辭?!俄n非子·初見秦》和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說紂“將率天下甲兵百萬”,“以與周武王為難”,同樣是夸張的說法。商在牧野的軍隊人數,確是大大超過周的軍隊?!对娊洝ご笱拧ご竺鳌氛f:“殷商之旅,其會(“會”通“於”,旌旗)如林,矢于牧野?!钡遣豢赡芏嗟綆资f到百萬,這是戰國時人用當時戰爭情況附會的產物。
殷之所以兵多而不堪一擊,首先是由于殷貴族生活奢侈腐化,沉迷酒色,政治腐敗,重用所謂“暴德”、“逸德”的人,對人民十分暴虐,國內矛盾十分尖銳,以致軍隊在戰場上倒戈而擁戴周武王?!秶Z·周語上》記祭公謀父說:“商王帝辛,大惡于民,庶民不忍,欣戴武王,以致戎于商牧?!薄赌印っ鞴硐隆芬舱f,牧野之戰,殷人“眾畔皆走(“皆”原誤作“百”,從王引之改正),武王逐奔人宮”。這時殷的軍隊早已喪失斗志,確是如武王《太誓》所說“紂有億兆夷人,亦有離德”(《左傳·昭公二十四年》引)。
其次是由于殷朝長期對四方夷戎部族的掠奪,和四方夷戎部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。不僅這時西方八國隨從武王伐商,參與牧野之戰;而且西北戎狄早已進據中原,東方夷族也早已“分遷淮岱,漸居中土”《后漢書·東夷傳》),使得殷的統治地盤縮小很多,只有黃河以北的京畿和黃河以南的“南國”,因而軍事力量大為削弱。特別是和強大的東夷連年戰爭,力量消耗很大。所以春秋時人說:“紂克東夷而殞其身”(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叔向語),“紂之百克而卒無后”(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記欒武子語)。
同時,殷和周圍方國之間也存在嚴重矛盾。殷不僅成為不少方國有罪的貴族逃避之所,還成為逃亡奴隸的會集之地。因此這些方國的國君都要討伐殷王紂。春秋時楚國芋尹(官名)無宇就指出:“昔武王數紂之罪,以告諸侯曰:‘紂為天下逋逃主,萃淵藪’,故夫致死焉(杜注:“人欲致死討紂”)?!敝芫褪抢眠@個矛盾,號召諸侯聯合討殷的。
同時,殷和周圍方國之間也存在嚴重矛盾。殷不僅成為不少方國有罪的貴族逃避之所,還成為逃亡奴隸的會集之地。因此這些方國的國君都要討伐殷王紂。春秋時楚國芋尹(官名)無宇就指出:“昔武王數紂之罪,以告諸侯曰:‘紂為天下逋逃主,萃淵藪’,故夫致死焉(杜注:“人欲致死討紂”)?!敝芫褪抢眠@個矛盾,號召諸侯聯合討殷的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說:“周公相武王誅紂,伐奄三年討其君,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?!彼^“伐奄三年討其君”,是周公東征的事。所謂“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”,是武王的事。這個飛廉,就是《秦本紀》所說善走的蜚廉,“蜚”、“飛”古聲同通用。當是飛廉向東撤退,周師乘勝追擊,直追到海邊才殺死的??梢韵胍?,殺死有力的惡來和善走的飛廉,是經過激烈戰斗的。
上一篇:武王伐紂時殺死了哪位商朝大將
下一篇:鬼谷子的真名叫什么